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的区域,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断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对接香港、澳门优质资源,先行先试推出《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推进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互通办法(试行)》(简称“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10条”),创新提出有利于粤港澳三地实现知识产权互认互通的落地对策,在机构落户、从业鼓励、仲裁调解、维权保护、金融支持、行业互动等方面均有力度超前的政策引导,以互通促互认,实现三地知识产权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以实际行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高地。
一、强化政策支持,推进服务融通
鼓励港澳籍居民设立知识产权机构并积极开展相关服务,落户该区即获得20万元启动资金。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奖励力度更是倍增,一次性给予50万奖励。同时为鼓励港澳籍居民在该区就职,从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相关资格认定的人员,按照2万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鼓励开展以港澳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合作交流活动,每次活动最高补助100万元,强化行业互动,实现三地知识产权服务高效对接。
二、探索知识金融,打通融资渠道
设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超市,构建知识产权金融一站式服务平台,重点鼓励企业利用港澳知识产权采取多样化方式进行融资,给予相应融资扶持,降低企业实际成本。担保融资方面,创造性地利用国有企业担保方式打通港澳知识产权融资渠道,将港澳知识产权纳入该区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贷款本金30%的风险补偿范围,同时100%补贴企业在办理质押融资贷款时所产生的评估、担保、保险等费用。融资租赁方面,区内企业将自身拥有的港澳知识产权作为标的物从融资租赁公司取得融资的,按当年实际交易额的3%给予补贴,最高补贴100万元。资产证券化融资方面,企业通过港澳知识产权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可按照实际融资金额3%的年利率给予补贴,补贴金额最高200万元。
三、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保护协作
鼓励企业发挥香港、澳门在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及维权等多元争议解决服务方面的资源优势,在港澳地区开展知识产权仲裁、调解、诉讼等维权行为的企业,可获得仲裁费用50%补贴以及最高100万元的律师费用资助。组建港澳陪审员、仲裁员以及调解员队伍,吸引港澳知识产权专家、律师开展司法保护工作,符合条件的陪审员、仲裁员以及调解员,每年给予2万元个人奖励。同步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等调解组织,每年给予最高30万元的实际运营经费支持,以逐步构建粤港澳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四、做实互认细则,实现同等认定
在区级政策奖励补贴或项目评审认定中,明确港澳知识产权与内地知识产权享受同等待遇,港澳知识产权认定文书直接作为区级项目认定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该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成效显著。推动香港知识产权交易所、澳门科技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联盟;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与香港知识产权交易所合作,共同推动粤港知识产权交易转化,今年以来完成知识产权交易1277宗,交易金额22亿元。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客户提供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服务。今年承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促成知识产权合作意向金额101亿元,实现专利和商标交易金额14.9亿元,增长42.6%。“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10条”的出台,是该区全面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利举措,将推动实现在粤港澳三地知识产权合作新机制上的新突破。
广州市穗港澳合作交流促进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91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