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3月18日起正式移交澳门,此次移交的区域范围总面积66428平方米,新的横琴口岸通关后,莲花口岸将整体搬迁至横琴,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模式。如果从合作自助通道过关,顺利的话,一分钟内就能从珠海到澳门。口岸日通关旅客有望从当前的约2.5万人次,提高到超过22万人次,年通关量或达8000万人次。(南方网)
2. 2020年,佛山全市将安排省、市重点建设正式项目367项,总投资9263.1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91.87亿元。2019年,佛山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增长8.3%,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0.1%。新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281家。同在去年,佛山成功被列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南方日报)
3. 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近期波动甚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市场难免跟随外围走势而动荡。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香港银行体系原本已经拥有充足的资本支撑,资本充足比率超过20%,流动性覆盖比率超过150%,还持有1万亿港元外汇基金票据,能够为流动性提供强大缓冲,所以港元和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机制及香港货币稳定可以得到保障。香港金管局在16日将逆周期缓冲资本比率由2.0%下调至1.0%,释放5000亿港元资金,使银行拥有更大空间支持经济,并公布如果有必要将考虑再次下调此比率,最低可以降至零。(南方网)
4. 3月17日,东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重点通报和研究了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下称“实验区”)有关事宜。东莞提出,将以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作为东莞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头号工程推进,为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腾出必要的空间。(南方网)
5. 3月17日,佛山市顺德区举行“顺德加速度”2020年第一季度顺德区村改及重点项目签约动工系列活动,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格兰仕工业4.0、大族机器人、顺德中医院易地重建项目等重点村改项目、松下环境穗香工业园新工厂、小熊电器项目、龙江生命科学产业园等21个村改项目和15个区重点项目签约动工,并有6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南方网)
6. 广州出台暖企“十二条”助文旅行业复苏。广州市第45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广州市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暖企“十二条”)对外发布。广州文旅行业暖企“十二条”提出,广州将适时推出100个体验点、100个网红打卡点、100条旅游线路。广州旅游协会会长谢萌表示,广州将策划旅游嘉年华活动,新推出的文旅服务产品将强化餐饮、购物、娱乐、文化等产业融合。旅协将配套“3个100”即安排100家文旅企业、100家餐饮企业和100户商家组成联盟,“让市民在一次出行中体验三种融合业态的服务。”。(南方网)
7.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出台《广东省清明祭扫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劝导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在外教师、留学生、境外投资合作企业员工清明期间暂不返粤、不扎堆返粤,暂缓返粤祭祖探亲。高、中风险人员和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孕产妇不参加祭祖活动。(人民网)
8. 据预测,今年省内高校大学生就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可达49.3万人。截至目前,已对接佳兆业、碧桂园、卓越教育、百胜集团等211家企业提供9420个岗位,助力近2000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待业青年对接就业岗位。(南方日报)
9. 近日,广东科学中心在广东省科技厅指导下,联合有关单位制作展出“广东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展,重点展示了广东在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科普广东在防疫抗疫方面的创新成果和科学知识。广东研发的mRNA疫苗已进入动物攻毒保护试验。(南方日报)
10. 日前,《广东省林业局关于推进自然教育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建立40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到2023年,力争全省建立100个自然教育基地,每个地级以上市至少建设一个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全国自然教育示范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强省,建设美丽粤港澳大湾区。(南方日报)
广州市穗港澳合作交流促进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2091439号-1